“画龙”还需“点睛”
作者:河南省信阳市第五中学 余俊 时间:2006/7/21 7:54:1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怎样“画龙”
叙述、描 写、说明是三种“画龙”的技法,也就是三种记“实”的方法。学会“画龙”,就是学会记“ 实”。 记“实”,就是真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记“实”,是为了给读者以真 实、具体、实在的人物、事件、场景的形象,使读者如 临其境,如见其人,触手可摸。要如实地反映、再现客观事物,就要具备这三种记‘实“的能力。
怎么“点睛”
抒情和议论是两种“点睛”的技法,也就是两种写“虚”的方法。善于“点睛”,就是善于写“虚”。 写“虚”,就是在表现客观事物时,表达受外物触动而自身所产生的感情和旨意。善于写“虚”,主要是指学会运用抒情和议论的方法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意念和观点,点明文章的旨意。写“虚”,是为了给读者以深刻、隽永、精美的内在感情的呼唤,使读者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画龙”为什么还需“点睛”
由于社会生活或大自然的本身所表现的形式与情思是变化无穷、丰富多彩的,所以用文字来反映时,就需要有全面完整的写作表现力,既要有记“实”的能力,又要有写“虚”的能力。记“实”,即“画龙”;写“虚”,即“点睛”。龙,虽然画得很具体实在,但如果没有点睛之笔,它只能是条没有灵性的龙,它是无论如何也腾飞不起来的。所以,写文章要“实”“虚”并举,“画龙”“点睛”,二 者不可偏废。不同的文体,对“实”、“虚”两方面的需求,会有不同的侧重,但两者必须结合,既“画龙”又“点睛”,这样才能写出 好文章。
“画龙”如何“点睛”
“画龙”“点睛”,就是“实”“虚”结合。“画龙”如何“点睛”?常用的技法有两种:
“画龙”“点睛”技法之一:抒情与叙述、描写相结合。这种结合有两种情 况:
(1)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即直抒胸臆。如《白杨礼赞》在写完了白 杨树不平凡的特点之后,作者情不可遏,自然地发出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除直抒胸臆外,抒情更多的是结合着叙述、描写等进行。如《敬畏生命》中的一段文字:
我感到那云壮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 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再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这一段叙述,参透着作者对种子生命的敬畏之情。再如《济南的冬天》中的 一段文字: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这一段借助喻体的实体形象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美,在描写中渗透赞美之情。
“画龙”“点睛”技法之二: 议论与叙述、描写相结合。这种结合,也有两种情况:
(1)在叙述、描写中生发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不同,它多是由叙述、描写作铺垫,然后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例如《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中这样写道:
看了这些天文上的时间和空间的数字,常会使人想起人生在世,真有“寄蜉蝣于土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
几句议论,言简意赅,包含了作者关于人生的哲理思考,在文章中起“点 睛”的作用。
(2)议论引出叙述、描写,叙述、描写支撑议论。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文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这段议论引出了下文对“志愿军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事件的叙述,这 一事件又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对上面的议论起到有力 的支撑作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