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类节目将贻害几代人
作者:不详 时间:2006/5/4 17:04:2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一、存在的不一定合理,流行的不一定高尚
存在固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按照关于“真理”的理解,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否则便是实用主义了。中学生们对“超级女声”的狂热自然有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理解,但我们不能刻意地去迎合。俄罗斯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赫尔岑的故事使我不要再在这方面作更多的说明了。
有一次,年轻的赫尔岑受一位女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一个音乐会。音乐会开始没多长时间,赫尔岑就用双手堵住耳朵,低着头,露出厌倦之色。不久,他打起瞌睡来。
女朋友看到赫尔岑这样,很奇怪,便问他:“难道你不喜欢听音乐吗?怎么音乐一响你就成了这副样子?” 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样怪异、低级的乐曲有什么听头?”
“你说什么?”女朋友大叫起来,“天啊!你竟然说这音乐低级?你知不知道,这是现代社会最流行的音乐!”
赫尔岑心平气和地问女朋友:“难道说流行的就一定好吗?”
“那是当然了,不好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女朋友反问。
“那按你的意思,流行感冒也是好的了?”赫尔岑微笑着回答。
女朋友顿时哑口无言。
二、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使命
社会对于年轻一代的期望是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期待是什么?我个人认为,18岁左右的年轻人的主体身份应该是学生,学生应该还是以学为主,其主要的任务或使命应该是静下心来,多学一点文化基础知识,多学一点将来立足社会的本领(这应该也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意愿。当然,极少数人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向文艺娱乐类,但毕竟是极少数)。
“超级女声”之类的节目的重要特点,我认为大概可以表现为两个字“浮躁”。而这种“浮躁”下的狂热表现的便是使学生不能认同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使命,为了个人的某些喜好而宁可抛弃学业也要出风头,因此也就会有学生旷课前来报名。
我有一个学生,应该说还有一定的音乐天赋,曾经参加过首届“超级男声”,并且受到电视台的重视,多次在电视里面上镜。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曾经一再地对其进行告诫:你应该充分利用你现在的人气,努力搞好文化和专业,争取考取一个好的大学,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和方向,争取成为音乐家、艺术家。学生口头承诺会听老师的话,但却一直忙于对外的演唱会等活动。6月8日上午高考考数学的时候,考试开始了还不见其人,我只差没有将其家中的电话打烂,但最终还是没有参加数学考试,事后得知,6月7日晚上,其与别人玩了一个通宵,所以在清早时一顿死睡,根本没有将还有高考这个头等大事记在心里了。这固然与其个人的懒散有关,但与其在所谓的成名之下,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未来,在所谓的出名之下忙于交际和应酬,就没有一点关系吗?
顺便问一个问题,曾经出尽风头的“超级男声”、“超级女声”、“绝对男人”们,“明星学院”的明星们现在主要在哪里发展?除了湖南的相关媒体外,其在外的知名度到底有多大?湖南的媒体为未来的明星们打造出名的平台后,是否就造就了真正的明星?
三、主流价值观不应该是媚俗
社会的多元化并不否定文化的多元化,应该允许多种文化的存在,应该让各个阶层的老百姓都有适合的文化,但作为一个社会而言,还应该有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主流的价值观应该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一个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应该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一种进取的、主流的价值取向。如果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是为少数人服务,是为了媚俗的,我觉得这个民族必然走向衰败。
日耳曼民族的执着、太和民族的团结,使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在二战中同为法西斯国家、二战后都受到盟国的一定的制裁的国家,在二战后却能迅速崛起。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积极的、高尚的主流价值观来引导中华民族各族人民进行奋斗。
否则,商家出于宣传的需要而首先在云南餐桌上出现的“人体盛”也没有必要禁止,暴发户们掏自己的钱吃“黄金宴”也不应该受到他人的指责,嫖娼卖淫现象也不应该遭到社会的否定,职业乞丐们不顾尊严地下跪于街头时,我们也应该大发慈悲、慷慨解囊。
但愿有更多的人士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着想而认同主流价值观。但愿更多的媒体不再为了媚俗而哗众取宠。
文章评论
共有 1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社会的多元化要求人才的多元化,每一个人应可以有每一个人的兴趣和追求,只要不违背法制和道德。
至于“社会对于年轻一代的期望是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期待是什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从你出生那天就应该知道的。
什么跟什么嘛,“顺便问一个问题,曾经出尽风头的“超级男声”、“超级女声”、“绝对男人”们,“明星学院”的明星们现在主要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