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切忌忽视“小节”

作者:如皋市薛窑中学 鞠九兵  时间:2005/12/23 17:34: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则古训用于特定的外交场合可能是条策略,但对于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教师来说就不能照抄照搬了。
  教师是个平凡的岗位,朝出暮归,授业解惑,寒暑更迭,默默耕耘;教师更是个特殊岗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传经布道,铸塑灵魂。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时刻牢记:为人师表,千万不能忽视“小节”。
  一忌教学不慎小节。教学无小事,教学既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温馨和谐的时空,又是一个严肃规范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例如,上课和下课,有的教师不注意组织教学,不让学生起立致礼,就直接授课或下课,这就无意中给学生一种自由散漫的感觉;有的教师在下课时老是拖课,既不符合教学要求,又影响了学生课间的调整,严重损伤教者在学生心中的威性;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简洁精练而又充满情趣,切忌拖泥带水打官腔,更不能有口头禅让学生坐在下面迭加累计;教学的板书应是科学规范,切忌书写潦草,杂乱无章。不少时候,有的教师跟学生干着急,责怪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素不知,学生的这些习惯与教师的教学习惯有着不可割断的渊源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和评点也是重要的细节。有些教师为了教学内容完成得快一点,上课时老是让成绩好的学生答问,这不仅打击了中下等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把教者引向了盲目乐观的境地,于人于己于教学都毫无益处。有些年轻的教师常常埋怨学生思维不积极,其实问题有时就出在我们教者的身上,一是要点拨启发学生活跃思维,二是要倾听学生的回答交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点,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更不能让答题不理想的学生条时间在座位上挂像。
  二忌生活不顾小节。学校与其他生活空间不一样,因而,教师千万不能忽视一些生活上的“小节”。只要留心观察,那些不拘小节的教师还为数不少。例如,有的学校上学上班时,大门两边的学生值日生向老师敬礼问候,有的教师表情凝固,毫无反应;有的教师入校时,没有熄火推车进校;更有甚者进门时在车龙头上挂两只早点晃来晃去;课间操教师站在学生队伍的前面或后面,不是做操而是监视学生做操,更有甚者,三三两两,窃窃私语,或讲话说笑;在一些教师办公室脏乱现象比较严重,经常无人值日清扫,书籍簿本零乱堆放,适逢学生卫生检查,喊几个学生来清理就算了,不知道我们这类老师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时拿什么来说服教育。
  三忌穿戴不拘小节。现在条件好了,有一些老师不注意穿着打扮,教师本来是职业性很强的,穿着打扮以得体、端庄、朴素为美,但有些教师特别是少数女教师的衣着装饰过于华丽、新奇、时尚,有的带有强烈的感观刺激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手上戴戒指,脖上挂项链,耳上缀金圈,站在学生面前显得非常俗气。
  四忌交际不讲小节。在家长面前,在公共场合,少数教师不注意自身的形象。如当着学生的面责怪家长或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在一些宴席上闹酒甚至酗酒;经常性出入舞厅或一些刺激性的娱乐场所;利用公职谋私,向家长伸手,收礼索礼;暗示学生有偿补课或家教;订发资料拿回扣等等。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的过程中,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自控能力弱,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干扰,特别是受他们的老师的影响大,因此,做老师的要时刻牢记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的告诫“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在仪表举止、教书育人、交际生活等方面多做有心人和细心人,在“小节”上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快乐的卡门 于01-02 13:04发表评论: 第2楼
  • 回复 1 楼(时点):边看边反思,好象说的就是我一样!真是收益良多!多谢指教,一定改进!
  • 时点 于12-26 06:55发表评论: 第1楼
  • 本文写得很好,对教师的职业做了精辟的分析,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了点评,这是一位很负责的教师,网上应多采用类似的文章,来推动师德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