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杏坛舞者

作者:江苏省东台中学初中部 黄友芹  时间:2005/11/10 19:17: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关键词:身体状况   专业底气   奋斗目标 
  摘  要: 教师应把教坛作为展示自我、引领学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要舞出飞扬的青春,舞出从容的自信,舞出挑战的斗志。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状况
  二、要有厚实的专业底气
  三、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我想做杏坛舞者,有这样的想法许多年了。
  目前,大部分一线教师的工作很被动:每天,要备课,做课件,上两个班以上的课,改一百多本作业本和其它形式的作业检查,班级管理工作,听同事的课,参加学校的集会,按学校规定上交各种报表,自己写作教育论文••••••粗略算一下,平均每天需十小时以上才能把这些事情处理顺当。所以,我们看看周围,不难发现大多同事的脸上写着的不是工作的欢愉、创造的激情,而是一个字:累。大部分的同事的身体和精神处于一种亚健康状况。
  我常常想:如果说教育也是一个舞台,我们不也应是舞者?我们应该把杏坛当作是展示自我、引领孩子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要舞出飞扬的青春,舞出从容的自信,舞出挑战的斗志••••••课上,我们应是神采飞扬,课后,我们应是精神抖擞,课余,我们应是谈笑风生,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教育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能成为这个舞台上游刃有余的舞者,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状况。
  目前,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大多学校考核教师的依据仍然是各种数据,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材频繁变更,教师的精神压力大,工作时间严重超负荷。
  在工作之余,教师还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处理正常家庭事务,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社会交往••••••所以,大部分中年教师每天从早忙到晚,从学校忙到家,从老人忙到小孩,到晚上躺到床上的时候,会有一种累成了一张皮的感觉。戴着沉重的负担,谁能将舞跳好?
  一个学校的生命力在于其是否充满活力,学校活力在于课堂活力,课堂活力在于教师的活力。试想:一个疲于应付的人会有多少创新的愿望和激情?
  现在,大多学校都能做到按规定每年为教师定期体检一次,但检查只是一种及早现漏洞的手段,它并不能真正能够让教师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所以,我们期望着有那么一天评价教师的不再是一大堆数字,为教师减压,让教师能有充足的休息,从而有饱满的精神去投入工作、生活;我们也期望每个教师学会调节自己,学会把巨大的压力化为工作的动力去创造,去挑战,去轻松地“跳舞”。
  第二,我们要有厚实的专业底气。
  那些诸如“一杯水”与“一桶水”的理论前人之述备矣,我不想赘述。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现状、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有着清醒的了解。一个敢于面对自己、解剖自己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是会有所作为的。
  韩愈曾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过去人们对教师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习惯于把运用自己掌握具体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应用到工作中去,学生只是他们的工作对象。这样的理解会使我们智力僵化从而退化,正如有人曾说过:“教学时间长了之后,中学老师的水平就和中学生差不多,小学老师就和小学生差不多”,虽然言辞有些尖锐,但这确实是一种不可否认的现实。
  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如同水一般,它一定要是活的、流动的。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很强烈的、不断研究新的思想、不断发现新的观念、新的认识的愿望和冲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过去,人们提到教师就自然地会想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春蚕和蜡炬来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些说法有着明显的悲剧情结。学生写作文,写到老师无非是老师工作到深夜及老师带病工作,难道教师这一职业天生只有靠牺牲自己才能换来学生的成长?
  我认为:教师不该是红烛,也不应是春蚕,教师应该是聚能灯,一边吸收能量,一边放出光芒,在让自己生命华美、充实的同时,照亮学生前进的路道。每一位教师要对自己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而不能满足于学生的成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创造能力进能培养。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尤其要重视开发学生这一教学资源。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性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应该把课程改革目标设计转化成学生的成长,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资源、评价教学资源,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激励、参与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张扬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用广博地阅读来加厚自己的底气。不管怎么忙,为人之师,书还是要读的。我们要不断地吸取书中的精华作为自己营养的补充,这样我们的知识结构才能保持鲜活,这是做教师的职业底线。专业理论的书,文学作品••••••我们都要多读,因为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好比盐在汤中。我们还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发现许多鲜活的教育理论。我们不能像骆驼一样,只是消耗自己早先储蓄在驼峰里的有限的粮食,坐吃山空是极不负责任的,其后果是十分尴尬的。
  第三,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特别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让自己成为吸引学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能单纯满足于一年又一年学校的数据评估和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的教师,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有航向,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留下一些令世人敬叹、让后人品味的东西来。背起了行囊却不知要往何处去的旅游者,是可怜的;在漫漫的教路上,茫茫然而不知所向的教书匠,是可悲的。没有方向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所以我们每位教师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经历、特长及爱好等一些客观条件来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即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
  什么样的老师才会让领导放心、受学生的欢迎、使家长承认?
  除了有必备的专业修养(如过硬的基本功:三字一话)外,我们有自己的风格。风格的词义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那么,对教学风格的最好解释应该是“一个教师长期努力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好的教学特点”。如:准确的表达能力,敏捷的反映能力,清晰的教学思路,幽默的教学语言,积极的应对能力,大胆的尝试态度,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勤勉的自我反思,极富亲和力等等。
  一位知名作家曾写过:山在,树在,水在,这样好的世界,你还想要些什么?我想说:有广阔的舞台,有健康的身体状况,有厚实的专业底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教师何愁不能轻舞飞扬?
  (全文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