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鸡蛋

作者:qyx99295|  时间:2005/9/22 22:04: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晓天来自农村,而且来自一个不幸的家庭。在他开始有记忆的时候,疼爱他的母亲就因无法承受丈夫的背叛而撒手人寰。从此以后,晓天不再有咯咯的笑声,只会圆瞪着双眼拳缩在角落里瞅着这个家。终于,一天,父亲把那个女人带进了家门。“来,快叫妈妈。”晓天瞪着那个女人,半晌没有吭声,似乎,很小的他就知道什么是仇恨。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转眼到了上学的时候,晓天每天背着书包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总是那么安静,从不主动跟别人多说一句话,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家里也很平静,有父亲,有母亲。父亲偶尔出去打工,有时一走三四个月,只留下他跟母亲单独在一起。母亲待人很和善,嘴角总是挂着微笑。对他也一样,为他做饭、洗衣,督促他学习。晓天安然地接受着这一切,在他心里,她所做的仅是一种补偿。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他多了一个弟弟。


  高中了,这个时候的晓天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仍然沉默寡言,喜欢坐在角落里。开学第一天,他就向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师对于学生不过分的要求似乎就应该答应,我也不另外,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第四组最后一张位置,完全的角落属于了他。
  沉默的学生往往不太引起老师的注意,直到有一天,化学老师气呼呼地冲进我的办公室,“看他那样儿,挺老实的,居然在课堂上顶撞我,碰到这样的学生,真是倒霉。”是啊,真看不出来,这正印证了那句“人不可貌相”。我非常气愤地把他喊到办公室,虎视眈眈地瞪着他。随便我怎么问他,他硬是一声不吭。忍耐性有限的我开始对他大吼。见我真急了,他突然回了一句“我看不惯女的”。我怔住了,心里直犯嘀咕“我若不是你的班主任,你岂不是要抡起拳头扁我了”。事后,我也没怎么搭理他,觉得这是一个太偏激的学生,我非心理老师,拿他没辙。再加上后来的考试,他的成绩是那么不堪入目。他便成了我心目中的双差生。也许我太年轻,还不知道怎样做一个老师,就这样放弃了一个学生,现在想来,我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残忍。
  开学差不多半个月,班上还算太平,学生们也没给我添什么麻烦,偶尔他们还会给我一些感动。渐渐地,我对他们有了些许感情,到后来,发展到每天期待走进教室。甚至,我还会说上几句关心的话去温暖晓天的心灵。也许,师生互动就是这样的。是我,给了学生学习的快乐;是学生,给了我工作的热情。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久,在晓天身上又发生了一件另人瞠目的事情。每个月中组与组之间调换位置是开学时就定下的规矩。而且大家也欣然接受了这样的规矩。可我疏忽了他那个角落,那是他个人的角落。到了换位置那一天,他硬是不愿搬离这个位置。这时,一女生嘀咕了两句,便招来他的两个巴掌。女生哇地一声哭了,教室里也纷纷议论开了“啊!怎么这么野蛮,男生居然打女生。”班长立刻到办公室请我出山。一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映便是“他确实对女士有偏见”。同学们也跟我反映:他平时几乎不跟女生说话;他是个怪人,下雨从不打伞;从教室到食堂只有百米,可他却要走上十几分钟,甚至,有时他已经到了门口,还是返回小店,泡上一碗方便面解决问题。在我面前,他还是骂不还口,一时,让我不知所措。无奈的我只好将求救电话打到他家。第二天来见我的是他的母亲,有些消瘦,不过挺精神,挺和善。母亲一个劲儿跟我道歉,只是跟他之间也没有什么交流。事情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解决了。
  不过,这次,我留了个心眼儿,总觉得所发生的事情有些奇怪。一次偶然,我在他的周记里发现了这样一句话“我实在不知该叫她什么,所以我从来不叫她。不过我一直奢望着她煮的鸡蛋,可是这种奢望在多年之前就已经成了幻想。”看到这样的字符,我的心中有一股莫名的疼惜。好奇和怜悯充满心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以后,我也要让他尝尝我煮的鸡蛋”。
  第一次把他叫出来,我一句话不说的拿出两只鸡蛋塞在他手里,他显得有些吃惊,怔怔地站在那里,神态显得有些窘促。不过犹豫片刻,他还是收下了那两只鸡蛋。以后的日子,我除了忙于工作之外,就是每天给他准备两只鸡蛋。他每天收下那两只鸡蛋,但还是有些沉默。不过,我能看到他的异样:心情不再那么低沉,眼神也不再那么犀利,偶尔还能看到他嘴角无意间流出的一丝笑容。这样的变化让我非常欣喜,不过更令我兴奋的事还在后面。
  一晚,我在办公室批作文,正批得紧,忽然响起一阵咚咚地敲门声。打开一看,原来是晓天。他傻傻地站在门口,有些犹豫,有些低沉。我把他让进了屋,沉默了一会儿,他便打开了话匣。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段故事。我又惊又喜,喜于他的信任,惊于他的童年。看着他低落的情绪,我不知该怎么安慰他。“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结,那是他主观上自己编织的心结。如果没有交流,你永远打不开那个结,作茧自缚,越缠越窒息。”他似懂非懂地看着我。
  这之后,我的心里似乎也多了一个结:他父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后母不是也挺和善吗?为了解开这个心结,我再次拨通他家的电话。这次来见我的是他的父亲,苍老,一如我猜测中的少言寡语。
  我给他倒了一杯开水,他显得很不自然地接过茶杯坐下了。谁也不肯先开口说起那个话题。一时间,空气凝重起来。不过,后来,这种沉寂被他打破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咋样?”围绕“晓天在校表现”我们聊开了。可是,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触到了那个尖锐的问题。他显得异常窘迫。也许那是隐藏在他心中多年的痛,亦或是他要先将自己的故事梳理一遍。
  “我和贤芝(晓天现在的母亲)是在有晓天亲妈之前认识并相恋的。这他妈也清楚。可迫于父母之言,媒妁之约,我娶了晓天的母亲。她有些多疑,日后,我跟贤萍偶尔打个照面,她能伤感上好几天,若是多说上几句,她会哭着喊着要寻死。这些话,我以为是气话,没放在心上。没想到她真无声无息地走了。”
  他开始哽咽,看到这般情形,我再次把话题引到晓天身上。“可是最可怜的是晓天呀,你们为何不试着把事实真相告诉晓天呢?”“晓天这孩子似乎就是她母亲的一个翻版,生性多疑。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很爱他,特别是贤萍为他做了很多。他一点也不领情。我们现在对他已经心灰意冷了。再说,他对我们怀有敌意,说了也起不了作用。”
  跟晓天一样地偏激、固执。“那你们知道晓天的想法吗?”说着我便拿出他的周记,他什么也没说,那晚他把晓天带回了家。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往往就在成功前一步放弃了。
  再见到晓天,是第三天早上。他递给我一封信:回去后,母亲(也许我应该这样称呼她)给我煮了久违的鸡蛋,那味道还是那么熟悉。父亲也跟我聊了很多,似乎这十七年说的话加起来都没有那晚多。我很感谢你,是你用爱心煮出的鸡蛋化解了我们一家人心中的结。
  看着信,心中一股暖流经过,我似乎也化解了心中的结。

  老师总是不自觉的以学生的快乐为快乐。有时,我们可能在问题学生面前总是耳提面命也不见学生有何起色;也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急功近利的心态而惩罚那些问题学生。其实,生活很简单,我们不需要雄韬武略的才气,只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
  多把握住学生生活中的细节,也许你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惬意。

  后记:晓天对生活有了热情,会经常为班级做点事,对于同学们的请求,他忙得不亦乐乎。后来,他还主动找过化学老师,诚恳地向她道歉。一次考试,他的化学还得了全班第一。虽然他还是沉默,不过现在的沉默更显他的稳重。而我,煮鸡蛋似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偶尔,还会给他捎上两只鸡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