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用法例谈

作者:舒凌霄  时间:2010/11/7 16:49:03  来源:舒凌霄原创  人气:
  文言虚词中,“以”的用法颇为复杂,现在就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举一些实例,对“以”用法略作说明。
  一:与“为”结合,作介词,一般可解释为“凭”“用”“把”等。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以”的后面常常会有一个省略了的代词宾语。
  例一: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例释:用整块石头作为底。
  例二:茗饮以为酒。袁宏道《游高粱桥记》
  例释:把喝茶作为喝酒。
  例三: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袁中道《游高粱桥记》
  例释:“以”之后省略了代词宾语“之”,即“产业”。整个句子可理解为——可是家中有产业并可以凭(它)维持生计
  例四: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例释:“以”的后面省略了代词宾语“之”,即“温故知新”。整个句子可理解为——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够领会新的知识,可以凭(这个条件)做老师了。
  二:作介词,可解释为“用”“把”“拿”“凭”“凭借”“按照”等,“以”的后面的宾语也常常会省略。
  例五: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袁中道《游高粱桥记》
  例释:“以”的后面省略了“之”,即上文中说的求官不得与家有产业等情况。整个句子可理解为——我拿(这些)问自己,我不能够解释。
  例六:君子深造之以道。《孟子.离娄下》
  例释:君子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学问。或: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使学问达到很深的造诣。
  例七:以至仁伐至不仁。《孟子.尽心下》
  例释:凭借最仁慈的人(周武王)去讨伐最不仁慈的人(商纣王)。
  例八: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也。《论语》
  例释:教给他一个方面不能凭借(它)推知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三:作连词,相当于“而”或表示目的关系,理解为“用来”“来”;或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偏正关系,解释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例九:朝夕设色以娱游人。袁宏道《游高粱桥记》
  例释:“以”连接的两项——“朝夕设色”,目的是“娱游人”。整个句子可理解为:早晚变幻色彩来使游人赏心悦目。
  例十:着重裘以敌之。袁中道《游高粱桥记》
  例释:“以”连接的两项——“着重裘”,目的是“敌之”。整个句子可理解为:穿上厚皮袍来抵御它(风沙)
  例十一: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例释:“以”作连词,连接的两项应该为偏正关系,可以不译。整个句子可理解为:靠近岸边,石底翻卷出来。
  例十二:皆相视以为笑。袁宏道《游高粱桥记》
  例释:“以”作连词,连接的两项应为承接关系,不译。整个句子可理解为:相互看着对方,觉着好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