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铸师魂,点滴树师风

作者:鹤壁七中 王素梅  时间:2008/11/13 9:38: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提要:你们是转瞬即逝的流星,留下最闪亮的印痕;你们是夏日一现的昙花,留下最美丽的芬芳;你们伸出天使的翅膀,飞向最圣洁的天堂。你们把爱镌刻在学生心上最深最深的地方。
  不久前,一个学生告诉我说,她将来也要做老师。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觉得,当老师很伟大。”
  “老师很伟大”,我一怔,这不也正是三年前,怀揣着从教理想的我,执著的从大学殿堂来到纯净校园时所钦羡的么?
  老师很伟大,古语有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在我还不知道“伟大”一词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我却已经深深地感到,整个中华民族都对“老师”这个名词,给予了太多太多的仰望和敬畏。
  我正是顶着这样的光环踏上讲台的。一开始,我为充满挑战的课堂和好学上进的学生而激情澎湃,废寝忘食。但是激情很快被日复一日琐碎而繁杂的教学工作所打破,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甚至力不从心,也第一次对所谓的“伟大”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因为对教材不熟悉而常常需要备课到深夜时,得过且过、马马虎虎的思想占据了上风,就连自己也感到这时的自己“面目可憎”,几欲放弃。
  我的指导老师、我的亲密同事们看出了异样,一位年长的老师对我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老师,是你的选择。”是的,老师,本身就意味着一种选择:选择了忙碌,就放弃了休闲;选择了责任,就放弃了逃避;甚至,选择了坚守,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放弃了生存……
  2008年5月12日中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地震中的一幕幕再一次深深激荡了我的灵魂……
  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当搜救人员从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所有抢险人员无不震撼和落泪。
  5月17日,他的妻子张关蓉怀抱1岁半的小女儿,带着丈夫的遗物回到湖南,三湘大地对英雄的家属给予了最尊贵、最崇高的礼遇。他的母校湖南大学约两万名学生手捧烛光,夹道相迎。伟大的英雄,伟大的人民教师,大义无畏,精神千秋。他,就是湖南籍教师谭千秋,用五十一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为学生上了人生最有价值的一课。
  1978年,谭千秋考进湖南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去支边,一干就是27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一位大学教授说:“我与谭千秋那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单位抢着要。可是,谭千秋却选择了‘支边’,是那样的潇洒飘逸,又是那样的恬静从容,他只知道一年一年的柳绿,却从来不奢望什么花红。”
  像谭千秋这样的用大大的“师”字书写人生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彭州市红岩小学教师周汝兰4次闯进危楼救出52个儿童。一个文弱女教师,何以关键时候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面对家长和记者时,她只是腼腆地说:“因为我是一个老师!”
  绵竹东汽技工学校教师,许广平的孙侄女许念华,地震发生那一刻,她离出口最近,却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而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9岁。
  年仅29 岁的老师张米亚,跪扑着用双臂紧紧搂着二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像雄鹰一样的张老师却已经牺牲……
  48 岁的学前班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各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我无法一一叙述他们的动人故事,但我终于明白,“伟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词。伟大就是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对于老师这个职业,只有伟大的灵魂才能像一汪大海,把你的爱无私倾注于每一块等待滋润的心田。只有无言的大爱,才能在生与死的瞬间定格为一种精神的永恒!
  你们是转瞬即逝的流星,留下最闪亮的印痕;你们是夏日一现的昙花,留下最美丽的芬芳;你们伸出天使的翅膀,飞向最圣洁的天堂。你们把爱镌刻在学生心上最深最深的地方。
  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些平凡的老师们,这些辛勤到不知日夜的老师们,心中盈满了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爱意。因为爱,他们甘于淡泊平静的日子;因为爱,他们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毫不迟疑的选择了一个姿势;因为爱,他们走的时候依然平静淡定……有一种事业,注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有一种爱,无言无声,却足以感动河山;有一种姿势,终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碑文里……
  谭千秋让我懂得,即使没有这最后的守护,27年的不懈坚持,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位老师异乎寻常的人格魅力,而这生命尽头的高贵选择,就是27年点点滴滴无声之爱的总爆发!
  我们学校有位老师,从青春年少到鬓发如霜,他已做了三十年的班主任。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每晚总是等下了自习,学生们安然入睡后才放心的回家。记得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暗暗的和他较劲,才过两周便败下阵来。小伙子伸出大拇指敬佩地说:“不简单,我认输。”三十多个寒来暑往,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教师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呢?带着满腹的不解,我请教于这位老师。他想了想,对我说了两个字:“是爱。”
  面对他们,同样是教师的我,对于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爱,是人类最朴实的情感,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也许只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对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学生给予无私的关爱,那便是一种崇高!爱,又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爱他们极大的可塑性,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一、用爱心做种子,种下一片绿荫
  常言道:至坚者石,至灵者人。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几十双明亮的眼睛,面对几十颗纯真的心灵,初为人师的我翻来覆去地问自己:孩子们,我该拿什么奉献给你们?是满腹的经纶?是练达世故?还是骄人的学识?不,首先应该是爱――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生活、关爱身边的一切。我知道,一个懂得爱的人,才会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更是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学生是衡量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尺子。
  我喜欢给学生们讲一些爱心故事,我更喜欢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爱、谱写爱:学生过生日了,我让全班同学一起唱出祝福,共同庆贺;课堂上,我不厌其烦地传授着知识,从不放弃任何一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后,又满怀热情地与学生促膝长谈;从理想到现实,从学习到生活,从考试成绩到为人处事┅┅无所不包。肯定的眼神,诚恳的话语,轻松、幽默的方式,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在孩子们一次次的泪光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收获到了人生的美丽:将爱心的种子种入孩子的心田,更让孩子们从点滴小事中,学会了关爱、懂得了付出!!
  二、用师表做清风,抚育纯真心灵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教师更是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教师,若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光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是不行的。我们用爱心做了种子,也要用行动做土壤、做阳光、做清风,去唤醒学生萌动的心灵。语文课本里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率先背会;要求学生不能上课迟到,我也总是提前候课;我承诺给学生的事情决不食言,那是告诉他们要诚实守信……我力争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做好示范。
  三、用求实做养料,滋养鲜艳花朵
  我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走过了三个春秋,即将送走一批学生,同时迎来了又一批学生,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自认为我对学生的关爱是深厚的、真实的,同时又是平常的,平常得如同窗外的春风与秋雨。我从没考虑过学生的回报,只是一味地给予、一味地付出,殊不知,原来我已得到生活丰厚地回报: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深夜的灯光下勤奋学习时,每当我看到学生的短信:“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注意安全”时,每当教师节收到学生的贺卡……有一种欣慰感,一种满足感从我的心底涌出,我感到激动,快乐,我感到无比的幸福……相信大家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经过不断实践反思和理性思考,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观:“学生是风景,我们要欣赏它的美丽;学生是金子,我们要采撷它的光芒;学生是教科书,我们要研究它的内涵;学生是艺术品,我们要释放它的价值!”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为他们而活力焕发,为他们而执着无悔。我们要用爱心做种子,种下一片绿荫;用师表做清风,抚育纯真的心灵;用求实做养料,滋养鲜艳的花朵。
  作为教师,我们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的老师,用真情给“教师”做出了新的注释。如果说学生是一株株幼苗,那教师就是一位位辛勤的园丁,他们细心地浇灌、精心地栽培、用心血哺育出祖国的栋梁.
  常听人们说: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为什么崇高总是伴着悲伤呢?今天,我要说:教师应该是一枚直上去霄的火箭,载着这些未来的希望奔向烂灿的明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