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课和优质的人

作者:佘立喜|  时间:2005/1/5 6:45:0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没有机会到洋思聆听原汁原味的“3015工程”,也没有机会现场观摩苏南名校名师把课堂内容精确到“秒”的优质示范课,但校长带回来的大堆材料和紧接着的马拉松会议,已使我的眼发花、耳发胀。校长的那种“看的时候感动,说的时候激动,做的时候不动”的惯例,也使得老师们终于“没动”。而我在刚听校长“煽动”的时候也有所“触动”,但不久心里就只有情绪上的“波动”。继而是“害怕”,乃至“恐惧”。当这种恐惧随着实实在在的平静生活而被冲淡的时候,就逐渐领悟到所谓的“精确”给语文教育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如果这种灾难可以被普遍“认定”的话,那我们就又知道那么多的所谓的“教改理论”,都不过是“扯虎皮拉大旗”的勾当,实在是无聊的骗人的把戏或者说是欺人也自欺的虚拟的网络游戏。
  您或许会说我“偏激”,请您别忙着下结论。
  我们可能每天都看电视,知道每个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都是严格控制的,是精确到“秒”的,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尤其如此。可你知道,电视台的节目大都不是直播的,都是经过后期剪辑制作的。即使是现场直播,也是经过众多的工作人员用电脑来控制的。就是这样,直播的节目也很难精确到“秒”的。
  而日常生活呢,是流动的,是变化不定的。它由无数个变幻莫测的因素制约着。因此,很多时候谁也难以说清明天会是样子,会发生什么事。去印尼旅行的人,绝对不会想到地震的突然来临,要不,你打死他,他也不会去那儿旅行。
  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呢?它首先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是经过老师精心或粗略地策划过的东西。它绝对不可能达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那样的精确。它是介于日常生活和舞台节目表演之间的一种东西。它既不是日常生活,也不是电视节目。那种“精确”只能成为努力的境界,而不能成为现实中衡量优质课的标尺。
  所以,我怀疑“3015工程”的科学性。换言之,“3015工程”看似“科学”地划分了每节课的时间,实则是以“科学”导致了“不科学”,或者说是机械、是僵化、是教条。那种把语文课“精确”到“秒”的,就更让人不可理解。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是师生互动的。互动,就意味着会有临时性、突发性的老师课前没有预测到的情况出现,那么,你如何能“精确”到“秒”呢?有时,当你思绪纷飞如泉涌之时,或者当你发现在解决某个问题学生有知识欠缺必须补充,你怎么办呢?所以,我总感觉有些人哪里是在搞研究,而是在吓唬人啊!
  甚至我们还认为,语文课是要教给学生东西的,每节课都要让其有所收获。但并非要每节课能“精确”地给出多少东西。语文课给学生的东西是要学生去体味的,教学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有时确实是“模糊”的(当然不是“糊涂”的),那种明确把某些东西作为“标的”让学生如何掌握的做法是违反语文教学规律的。所以优质课,并非是每节课的“科学”和“精确”。优质的课或课的优质是一个老师整体的素质的优质。而课的优质决不是指某节课“表演”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那种上了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确实能“精确”到“秒”的“表演”课,我们真的喜欢吗?学生真的喜欢吗?
  我曾经在本县的一所重点中学,听了一堂“精确”到了“秒”的表演课。不巧的是,我坐在一学生的座位边,看到该生频频举手回答问题,禁不住看了他几眼。这一看不要紧,原来他手里有几张纸条,纸条上有问题也有答案,书写还那么工整漂亮。我知道那是老师预备好的“道具”。我一下子伤心到了极点,为这个学生,为这些学生,更为这位老师。我默默地离开,没有去参加评课。我怕控制不住情绪,得罪了人。
  优质的课是要优质的人来上的!
  单纯从课堂的内容、结构和效果看,可能是优质的。但若人是劣质的,学生的评价和评课“专家”的评价绝对不会是相同的。
  每个人都如一本书。书里面的东西每章每节、每个清洁、每个细节,不可能都是优质的。但只要他确实是优质的书,给读者的印象和影响也该是优质的。
  教师也同样是一本书,这本书里的每个细节也并非都很精彩,正如他的每一节课不一定都很精彩一样。只要人是优质的,他的课(不是每节)就是优质的。那种弄虚作假的老师,说什么也称不上是优质的人!那种弄虚作假的所谓优质课实在不能像“美丽的谎言”一样美丽!
  何况,顿顿“山珍海味”,老师是没有那么大的“本钱”的,投影仪多媒体互联网齐上阵的“满汉全席”只能是少数人偶一为之的。即使老师有这个“本钱”,学生也未必能消化。还是家常饭菜养人哪!朴实、真诚,把自己的学养涵润在平平常常的时光里,一年、两年、三年,学生定能受益多多。
  请不要误解为课堂教学就不要精益求精了,只是决不能把精益求精“求”过了头,而走向虚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啊!
  你可能会问,洋思和苏南的升学率那么高,还能不是得益于科学的课堂教学?是的,他们确实得益于课堂教学,但绝对不是“外人”所看到的表面的东西。他们自有“真经”在,用苏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死揪”。
  作者地址: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
  电        话:0527—6135221 
   email:     lixishe@hotmail.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