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之泪
作者:琼海市华侨中学 陈华武 指导老师:吴荣| 时间:2004/12/5 16:35:2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今年的夏天太热了,火辣辣的阳光透过云层直烤着大地。屋里坐不住,一家子就来到院子里乘凉聊天。不喜欢热闹的我,独自离开了院子,走在宁静的小路上。我那5岁的孙子,也跟着跑了过来。问:“爷爷,绿色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刚要指向路旁那棵榕树上的叶子时,可刚抬头,不禁一愣。树叶没剩几片。剩下的也只是灰暗灰暗的;模糊得根本看不清。旁边的的树也是干枯干枯的,简直不像样。我心里更加地纳闷。看看孙子那双水汪汪的眼晴,透着渴求得到“单纯”绿的眼神。我很悔恼,为什么当初没有好好保留一树绿叶呢?哪怕只是一片也行呀?如今,我该如何回答呢?我怎么说得清楚呢?对着孙子,我只有苦笑!
我满怀懊恼地走着,脚下却情不自禁地踩着那些干枯的、失去绿色的落叶,悉悉的声音在脚底下响起。轻轻地蹲下去,慢慢捡起一片。一颗泪珠悄悄地滴落在落叶上、呈现出一幕银屏:叶子像在痛苦的呻吟“我是绿叶,我曾经美丽过、清纯过。可现在我的身上却出现了很多疤痍;我曾经生机勃勃的追求‘天地原色’,把它无私地奉献给人类,装饰人间的美景。可是你们不好好珍惜。现在,我已经不负任何重荷了。我已经离去……”绿的光辉业绩曾在人间闪烁过:使冬天之严寒变成温暖;令凄凉变为热闹;使荒芜化为肥沃;长存不息,历经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这种用一生铸成的奉献,而今天……。这又使我黯然泪下了。
一阵轻风拂过,树体的“血液”在往下“淌”,从每一条脉络、每截末梢一点一点地下沉,一直沉入大地。于是,我站起来,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枯黄的落叶。不愿意再去踩踏它们残破的身躯。不知什么时候,孙子在背后追问:“爷爷,书中说的绿在自然界中有很大的作用呢。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可以净化空气……”他滔滔不绝,讲得津津有味,我一直注视他的眼神,眼神中充满好奇与透露出毫不掩饰的内心。他望了望那棵榕树,疑惑地问“爷爷,书中说的是不是真的。可为什么树上都是灰暗灰暗的。怎么看都不像书中说的那样呢?爷爷,您给我讲讲,好吗?”我满脸羞愧。无言以对。就闭上了双眼。只有这样“绿”才能浮现在眼前,那一片片、一层层葱郁的绿。就是那万顷的森林,千亩的草地。且又如此的熟悉。睁开眼睛的那一刹那,就变得无影无踪。孙子的这种新奇,犹如呱呱坠地的婴儿睁开明亮的双眸注视外界的缤纷,一切充满好奇。伸出想解开欲感好奇的双手,却怎么也抓不着,唯一能感受的只有那朦胧的光芒。如果让他们有任何的障碍,真是于心不忍。其实我们在举起我们那双“罪恶”的双手时。想一想,我们的将来;想一想、我们的子孙后代!难道我们忍心让他们的眼睛蒙上灰色吗?
再闭上双眼,那——绿光闪呀闪呀!渐渐地模糊了、不见了。
我哭了,流下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悔恨的泪水。
指导老师简评
文章大胆构思,作者以一个“绿”字贯穿全文,表达不同时代的人对“绿”的态度,孙子渴望得到“绿”的解释,爷爷只能在回忆中得到那美丽的“绿”,对下一代只有悔。深刻地揭示了上一代对“绿”的破坏和严重地影响到下一代,让下一代蒙上灰色的阴影,给人以警示:要保护好环境,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文章运用强烈的抒情表达方式,感情丰富,心理描写颇为深刻,情感真切,文章还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且合理得当,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