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话开篇
作者:刘海燕 时间:2007/4/29 16:23:5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一)开门见山法。就是不兜圈子,单刀直入,起笔直截了当的交待要写的人和事,使读者一目了然。
例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松鼠》)
开头既概括了松鼠的三个主要特征,“讨人喜欢”一词还笼罩全文,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二)设置悬念法。就是开篇用悬念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使之急于读下去以撩开云雾。
例2:一个贫苦家庭“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的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而且“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惊喜!’”(《我的叔叔于勒》)。
于勒是谁?为什么全家人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企盼他回来?这些疑团就会促使读者迫不急待的读下去。
(三)描绘特征法。就是起笔对人或物的特征进行精雕细刻, 以留给读者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写人,“画其眼睛”,给人以明晰的印象;写物,写环境,渲染气氛。
例3:主人公“小姑娘”一出场时,作者便对她的外貌进行了电影特写镜头似的细描:“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去”(《小橘灯》)。
一个羸弱、贫困、胆怯的小女孩为什么打电话?紧紧揪住了读者的心。
例4:“我冒了严寒,回到了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一般人回到故乡总有一种亲切、兴奋的感觉,但此文寥寥数语,勾画的却是一幅“深冬荒村图”,“我的心禁不住悲凉了起来”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时,为全文笼罩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四)引用开头法。就是引用名言、警句,揭示或点明文章中心或者 引用诗歌、歌词,引起读者共鸣,增添文章的文采。
例5:“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怀疑与学问》)。
开头引用名言,既提出论点,又充当论据,使开头显得轻松活泼。
例6:“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高士其”(《时间的脚印》)。
开头引用诗歌,引出正文要介绍的内容,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五)倒叙起笔法。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到开头来写,再回过头来叙述先发生的事情。
例7:“在我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一件珍贵的衬衫》)。
为什么对一件看似普通的衬衫却要“珍藏”起来呢?它有哪些特别之处?下文自然的转入往事的回忆,可谓水到渠成。
例8:“‘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我的心怦怦的跳了起来,因为我昨天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羚羊木雕》)。
开头设置悬念,造成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急于了解详情而迫不急待的读下去。
(六)总括交待法。就是开篇总的交待全文的主要内容或主旨, 先给读者以“全豹”的整体印象。
例9:“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了”(《猫》)。
开头不但使全文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之中,还总括交待了三只猫的不幸结局。
(七)故事开头法。多见于寓言故事或杂文,通常以一个浅显的故事生发一个深邃的道理。
例12:《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的开头讲述蚊子打败狮子却被蜘蛛网粘住的故事,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
例13: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都是在读报中对报刊上的语病实例经过一番缜密的分析,查找病因,推论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正确主张。
文无定法,在写作中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套路、格式,而要根据实际灵活的开头。新颖、简洁、与文章浑然一体的开头才能真正收到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的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