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教育可取吗?

作者:周耀强|  时间:2004/10/18 23:14:04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站  人气:
  一位老师为了惩罚考试时忘记在试卷上写名字的学生,便把他们分别取名为:“二狗”、“三狗”、“四狗”……并在第二天下发试卷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其事的宣布……
这是发生在某校一个真实的故事。
  的确,考试时试卷不写名字,给老师统分、上册都带来极大不便,对这种学生,老师是该教育一下,但笔者认为这位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却值得商榷。
  我们不难想象,当众公布的那个场面上,那几个被叫做“二狗”、“三狗”、“四狗”的学生的尴尬与狼狈。我虽没有去采访他们,但后来其中一位女生在“周记”中是这样写的:“……让我又羞又悔,从此,我的苦恼便来了,当我与同学开个小小的玩笑,他们便用那讨厌的外号来威胁我,我有时候真的很生气,有时候我又埋怨老师,他可把我害惨了。……我也希望老师不要给学生取外号!”
  或许是这些学生受惯了这位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以上这位同学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诸如“逃学”甚至“轻生”的方式来反抗这种人格上的侮辱,而仅仅是在“周记”中“黯然神伤”一回。在课程改革搞得比较早的苍溪,面对这种“习以为常” 的现象,我们在为某些老师落后的教育观念而悲哀的同时,怎么就不为山区孩子的这种“奴性”意识更悲哀呢?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真正推行,在于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切实贯彻!而真正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明白:“尊重是民主的前提,宽容是民主的基础”。长时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传统更多地强调“师道尊严”,学生有理无理都要服从,教育者无视学生的个性,无视学生的尊严,任意践踏学生的人格,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认为这样理所当然,学生亦理所当然的这样接受。这也就是在某些学校新课程改革只见其表,不见其实的根本原因。
  看来,我们的老师只有真正的“洗脑”,才能培养出不具“奴性”意识的学生。只有用“洗”过的脑子真正的接受新课程的理念,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