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2道小题,约4260字。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2016年9月16 日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
2、韩非子在《显学》中说:“今世之学士……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材料所述现象
A.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 B.说明各国都推行文化开放政策
C.表明了法家思想已占居主导 D.为儒家学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3、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提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为泰。”两人观点共同体现了
A.先秦儒家清心寡欲
B.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
C.先秦儒家要求人们求利有正道,求利不忘义
D.认为人应当安于贫困,追求富贵安逸是可耻的
4、《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
C.儒家经典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5、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指出“圣人”不经教化便可从善,“斗筲”之人天生性恶,虽经教化亦不能为善,占多数的“中民”须经教化后方可为善。这一学说
A.实现了儒学发展的思辨化 B.说明应德治为先且刑罚为主
C.迎合了汉初无为而治政策 D.为九品中正制提供思想借鉴
6、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滞后 B.新的思想因素 C.专制统治干涉 D.商品经济推动
7、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8、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曾把守寡的儿媳嫁于学生王陶为妻,程颐也把丧夫之后的外甥女再嫁他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所顾忌地饮酒和旅游,南宋孝宗更亲自出面为一个两度嫁夫的妇人主持葬礼。这些事件说明当时
A.理学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 B.封建统治秩序开始崩溃
C.商品经济发展致使物欲泛滥 D.理学思想遭到普遍抵制
9、“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10、“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11、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